1978年,我入伍参军,被安排在养猪连。乡亲们的嘲笑声此起彼伏,但谁能想到,正是这份看似“微不足道”的工作,却为我的人生开启了全新的篇章。
我名叫李志强,出生于1956年,在河南省的一个小村庄。
那时,我父亲李大山刚从部队退役,回到村里担任会计。
我母亲在村子里十分有名,以织布、缝补和养猪等手艺闻名。
我小时候总是喜欢跟在妈妈身后学习各种技能,因此倒弄得自己不够阳刚,经常被村里的小孩嘲笑。
我们村子不大,大约有一百来户人家。
村子的东边流淌着一条小河,春天的时候,岸边的杨柳吐出了嫩芽,十分好看。
西面则是一片果园,每到秋季,各种水果挂满了枝头,沉甸甸地往下垂。
我和邻居家的孙巧玲从小一起长大,经常偷摘果子来吃。
她比我小两岁,是个性格活泼开朗的女孩,也是村里的青年民兵队长。
1978年春季,我22岁,正值青春年少的阶段。
那时国家刚开始推行改革开放政策,村民们纷纷活跃起来,都在思考如何致富。
而我却满心想要参军入伍。
我父亲曾经是一名士兵,他常给我讲述自己在部队的经历,说当兵能够锻炼人,还能学习到技能。
我始终认为,参军不仅是为了国家,更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理想。
我告诉巧玲我打算去当兵,她一脸愣住,盯着我看了很久,然后问道:“志强,你真是考虑清楚了吗?
当兵可不是儿戏,挺辛苦的!”我笑着回答:“我爸爸常说,吃得苦中苦才能成为人上人。
而且咱们村里有多少人想参军却没有机会呢!”
巧玲听了我的话后,不再劝说,只是提醒我说道:“那你得好好表现,可不要给我们村丢脸。”
我拍着胸脯承诺:“放心吧,我李志强如果在部队里不闯出点名堂,那就不是姓李的!”
村里其他人得知我打算去当兵时,反应可就与巧玲截然不同。
有些人说我是在逃避农村的艰辛,有些则认为我是好高骛远、不务正业。
我爹虽然支持我的决定,但也提醒我:“当兵可不是轻松的事,要做好吃苦的准备。”
我娘虽然心里不舍,却并没有表现出反对,而是天天努力为我做美食,说要把我养得壮实,以便到部队后能适应。
在村中人们复杂的目光注视下,我背上简易的行囊,登上了驶往县城报到的拖拉机。
那天,我远远望见巧玲站在村口的大槐树下,朝我招手。
心中瞬间涌起一阵难以形容的情感,但很快被即将开始的新生活带来的兴奋所掩盖。
抵达县城后,我和其他几个村里的小伙子一同被带到了火车站。
这是我第一次乘坐火车,内心充满了紧张与兴奋。火车轰隆隆地向前行驶,我透过窗户看到外面迅速退去的景物,心中想着:我的人生也要像这列火车一样,不断向前,不再回头。
经过整整一天一夜的颠簸,我们终于抵达了目的地——江苏省的一个小镇。
在那里,我们进行了体检和政审。我身体很好,顺利通过了体检。
不过在审查时,我心里还是紧张不已。还好我父亲是退伍军人,而我自己也没有什么不良记录,总算顺利通过了审核。
于是,我穿上了我梦寐以求的军装,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。
我原以为从此会开始操枪、打靶、练习格斗,没想到却被分配到了后勤部门——养猪连。
没错,你没有听错,就是养猪连。当我得知这个分配结果时,我的心顿时凉了一截。
我李志强从遥远的河南老家奔赴军营,最终却被安排去养猪?这简直是个笑话!
然而,仔细想想,既然参加军队就是要服从命令、听从指挥,无论是上战场还是养猪,只要为国家贡献力量,这都是值得骄傲的。
想到这儿,我心里一动,下定决心:既然被分配到了养猪连,那我就一定要成为一个养猪行家,绝不让家乡和家人蒙羞!
于是,我李志强,这个怀揣报国理想的年轻人,踏上了我的“养猪事业”。
老实说,最初的日子着实艰难。
每天一大早就得起床,清理猪圈、添加饲料和草料,忙得不可开交。那股猪粪味儿,让我觉得这一生恐怕再也不想闻到。
最难熬的时刻是,每次给家里写信的时候,我总是不太敢提起自己在养猪这件事。
我担心他们会失望,更害怕村里的人笑话我。有一次,我鼓足勇气在信中稍微提及了一下,没想到我爸回复说:“儿子啊,工作并不是最重要的,关键是要做到出色。
你爷爷常说过,‘宁做鸡头,不做凤尾’,既然你选择了养猪这一行,就要努力争取成为顶尖!”看到这番话,我感到内心一暖,从中汲取了力量。
我们的连长是一位五十岁左右的老同志,姓张,大家都习惯称呼他为张连长。
他发现我工作认真,经常给我指导。
有一次,他对我说:“小李,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养猪吗?”
听到这话,我有些愣住,心里想着这还用问吗,不就是为了给战士们提供肉嘛。
张连长微笑着回应道:“你说的有一定道理,但并不完全。
我们养猪不仅是为了眼前,更是为了未来的储备。虽然国家现在安定,但我们仍需未雨绸缪!”
听到这番话,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工作变得庄重了。
我不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养猪人,而是在为国家的未来出一份力。
从那时起,我的干劲更足了。
1979年春节前,我终于回到家乡。
一进村子,就听见有人低声说:“哟,这不是李大山家的孩子吗?
听说他去当兵了,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?不会是被退回来吧?”
我心里一阵不舒服,但还是强忍着笑脸,向大家问好。
回到家后,我爸爸问我部队的情况,我吞吞吐吐地答道还不错。
妈妈察觉到了我的不舒服,握着我的手说:“儿子,有什么就直说,不要憋在心里。”听到这句话,我差点流泪。
我把在部队的经历逐一讲述,还特别提到了张连长的话。
我父亲听完,哈哈大笑着说:“太好了!我的儿子没让李家丢脸!”
母亲也跟着笑,说:“我早就知道,我们志强什么都能行。”
听到爸妈的话,我心中的重担终于放下了。
第二天一大早,我刚出门,就听见邻居王婶在和人聊天:“哎呀,你们听说了吗?
李大山家的孩子,成了个养猪的士兵!啧啧,这可让人怎么好意思提啊?”
我一下子脸红到了脖子,不由得想要找个地缝钻进去。
就在我感到困惑之际,巧玲突然跑了过来。她狠狠瞪了王婶子一眼,大声说道:“王婶子,你这话说错了。
志强在部队养猪,是为国家贡献力量!而且,现在国家不是提倡‘全民皆兵’吗?
志强在后方的支持和前线作战同样重要!”
巧玲说的这些话让我既感动又有些羞愧。我悄悄瞥了她一眼,看到她的脸颊也红得厉害,不知道是因为急跑还是其他原因。
回到部队后,我下定决心要认真干好这份工作。
我开始钻研养猪的技术,向老兵请教,并翻阅相关书籍。逐渐地,我意识到养猪实际上是个学问。
猪的品种、饲料配比、防疫措施,每一个方面都有其讲究之处。
1980年,我们连队引进了一些新的猪品种。这些猪不仅生长迅速,肉质上乘,但对环境的要求却相当高。我主动申请负责照料这批猪。那段时间,我几乎是全身心投入到猪圈里,做梦时也常常梦见它们在哼哼。
付出必有回报,在我细心的照料下,这群猪不仅没有出现任何状况,反而生长得超乎预期。
张连长看在眼里,内心十分高兴,他拍了拍我的肩膀说道:“小李啊,你这个小子真有前途!”
随着时间的推移,我在养猪行业的道路上不断深入,信心也愈加增强。
1981年,我被评选为养猪标兵,并在全师会议上分享了我的经验。
当我身着整洁的军装站在主席台发言时,不禁想到村里人的嘲笑,心中不免感到一阵自豪。
我给家里写了封信,把这个好消息分享给了父母。
我爸爸在回信中说道:“干得不错!我就知道,我的儿子不会让我失望!”
而妈妈则在信里唠叨着问我累不累,有没有吃好,还提到村里的巧玲总是关心我的情况。
看到这一幕,我的心中顿时感到一阵温暖。
1982年春季,我们连队迎来了一位首长的视察。
这位姓刘的少将据说是从北京赶来的。张连长对此十分重视,召集全体成员,并一再嘱咐要注意各种事项。
我心中也十分忐忑,担心会出现意外。
然而,刘首长的行为却出乎我们的预料。他一到现场,就径直向猪圈走去。
我们都愣住了,就连张连长也在那里发呆,不知该怎么办。
刘首长蹲在猪圈旁,仔细察看着猪的状况,偶尔还向我们询问一些问题。
我鼓起勇气,把这些年我们连在养猪方面的一些创新措施汇报给他。
没想到刘首长听得非常专注,不时地点头表示认可。
参观结束后,刘首长对张连长说道:“你们连队的表现相当出色,特别是这个年轻人,非常了不起!”
他这么一说,我的精神瞬间振作起来。
刘首长离开后,张连长把我叫到办公室,他说:“小李,你真是幸运。
刘首长对你很赞赏,表示要将我们连的经验推广到整个军队。
这可是一个绝佳的立功机会!”
一听到这个,我心里油然而生的喜悦,随即又感到烦恼。我对张连长说:“连长,我就是个粗人,哪有能力写什么经验报告呢?”
张连长笑着回应:“你这小子,平时写家信的时候不也挺流利的吗?
这可比家信容易多了!”
于是,我鼓起勇气开始撰写经验报告。起初,困难重重,写了又删,删了再写,让我感到无比困扰。
后来,我突然想到,在家乡时跟巧玲学的打油诗,于是我便尝试用打油诗的形式,把我们合作养猪的经历编成了一首顺口溜。
例如:“在母猪分娩时,保暖和防寒是至关重要的。
饲料的配比要合理,详情页外包以确保营养均衡,促进生长。
疫病预防工作必须到位,这样才能提升养猪场的效益。”
这样一来,不仅容易记住,而且朗朗上口。我把这个经验报告给张连长看,他高兴得合不拢嘴:“真不错啊,小李!
你的这个办法太聪明了!”
1983年夏季,我的经验报告成功地在全军范围内推广。
令我感到意外的是,我不仅被评为全军养猪标兵,还获得了立功的机会。
当我站在领奖台上,看到台下战友们羡慕的目光时,心中满是自豪。
就在这个时候,我突然收到了家里的来信。
是我母亲写的,内容提到我父亲病重,希望我能回去探望。
我心里顿时慌乱不已,急忙去找张连长请假。
张连长得知情况后,毫不犹豫地同意了我的请假请求。
离开之前,他拍着我的肩膀说道:“小李,你安心回去,有什么困难尽管提。我们是一家人!”
怀着忐忑的心情,我踏上了回家的路。
刚一进入村子,就听见有人低声说:“哟,这不是李家那小子养猪的吗?
听说他在部队里当了个什么标兵,不知道是真是假。”
我心中涌起不适,但没时间解释,急忙朝家里奔去。
回到家,我看到父亲躺在床上,脸色苍白。
我母亲在旁边照料他,见我回来泪水夺眶而出。
父亲见到我,勉强露出一丝微笑:“儿子啊,听说你在部队里有了成就,让我心里感到高兴!”
我握住父亲的手,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。
我说道:“爸,您别再说了,专心养好身体。等您恢复过来,我会带您去部队参观,让您看看我是如何养猪的!”
正说着,巧玲急忙跑了进来,气喘吁吁地说道:“志强,你终于回来了!
我刚从镇上请来了一位老中医,他说有办法治好你爸的病!”
我一听,心中立即燃起了希望。然而,随即又感到忧虑。
请老中医看病可不容易,我们家哪有那么多余钱呢?
正当我在为此烦恼时,巧玲似乎察觉到了我的担忧,小声说道:“志强,你不用担心。
我已经和村里的人凑了一些钱,他们都认为你爸爸是村里的好人,我们不能袖手旁观他的病。”
听到这番话,我的泪水立刻涌了出来。我望着巧玲,心中满是无法言表的感激。这时我才意识到,巧玲已经成长为一个美丽的大姑娘,她的脸上还泛着一丝羞涩的红晕。
在老中医的治疗下,我父亲的病情逐渐好转。我在家里待了半个月,看到他病情稳定后,才放心地回到了部队。
回到部队后,我更加用心地投入工作。
我意识到,只有认真完成任务,才能不辜负家乡人民的期望,也能更好地照顾我的家人。
1984年春季,我们连队经历了一次重大的变革。
上级下达指示,让我们连作为试点,引入一种名为“集约化养猪”的新模式。
这一模式要求采用更为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,对于我们来说,这无疑是一项不小的挑战。
张连长把我召到办公室,说道:“小李,这次试点工作上级非常重视。
你在咱们连里是养猪的能手,这项任务就交给你了!”
听后,我心中既感到兴奋又有些紧张,但最终还是答应了。
为了顺利进行这次试点,我可是花了很多心思。
我走访了周边的养猪场,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;我还查阅了所有能找到的相关书籍,几乎想把书里的内容全都记住。
只要付出就会有回报,在我与战友们的共同努力下,我们连队的"集约化养猪"试点取得了显著成功。
我们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,还有效降低了成本。
这一成果在全军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,令我们连又一次成为全军学习的典范。
1985年冬季,我自豪地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员。
在宣誓的瞬间,我不禁回忆起故乡、父母和巧玲。
我默默立下决心,要更加拼尽全力,为国家做出更显著的贡献。
1986年春季,我收到了一则意想不到的消息:经过上级的批准,我被选派到南方的一所农业学院进修。
这让我非常兴奋,心里想着:这次一定能学到更多知识,回去后肯定能够大幅提升我们连队的养猪技术。
然而,当我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张连长时,他却皱起了眉头:“小李啊,你是我们连里的支柱。
如果你离开了,我们的工作可如何继续呢?”
我一听,心中顿时感到冲突的。
就在此时,我收到了家里的信件。
信是巧玲代我父亲撰写的,提到村子正在进行农业改革,大家都在学习新技术。
信中还希望我能够回来教大家养猪,那该多美好啊。
读完信后,我的心情愈加复杂。
若前往学校深造,能够获取新知识;如果留在连队,就能继续为部队贡献力量;而回到故乡,则可以帮助乡亲们实现致富。
这三条选择,我该如何决定呢?
我把这个难题告诉了张连长。
张连长听后沉默了一会儿,随后问道:“小李,你还记得我们当初养猪的原因吗?”
我愣了一下,说:“当然是为了为国家贡献力量啊!”
张连长点头说:“没错。不过你想一想,现在国家正在进行改革开放,农村的发展至关重要。
如果你能把在部队学到的本领带回故乡,帮助乡亲们一起致富,这难道不是更大的贡献吗?”
听了张连长的讲话,我恍若领悟。
没错,当初我参军的目的,不就是为了掌握技能,以后能为国家效力、回馈家乡吗?
现在机遇已至,我又怎么能够退却呢?
于是,我下定了一个艰难的决心:我将退役回到家乡,带着在军队中学到的技能,帮助乡亲们共同致富。
当我把这个决定告知战友们时,大家都显得很不舍。
有的战友说:“小李,你可是我们连里的宝贝啊,你离开了,谁来照顾那些猪呢?”
还有的战友则说道:“你在部队已经有了功劳,前途光明,为何还要回乡受苦呢?”
我心中虽然感到不快,但还是笑着回答道:“我们当兵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守护我们的国家吗?
现在国家需要我们去发展农村,我回去也是为国效力!”
离开的那天,整个连队的战友们都前来为我送行。
张连长握着我的手,感慨地说道:“小李,你做出的选择是对的。作为军人,无论身处何地,我们都要发挥自己的作用。
你回到家乡,就是我们连队在地方上的象征,一定不能让我们丢脸!”
我强忍着眼泪,大声回应道:“连长,请您放心!
我一定会将我们连队的光荣传统带回家乡,让乡亲们都能过上美好的生活!”
1987年初春,我背着行囊,开始了返回故乡的旅程。
沿途,我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。
一方面,我为能够回到故乡贡献我的力量而感到兴奋,另一方面,对于即将面临的挑战又有些不安。
当我踏入村庄时,正好遇上了村里的大会。
大队长王铁柱在台上热情洋溢地说道:“乡亲们,国家如今正在进行改革开放,我们的农村也必须与时俱进!
我们要学习新技术,发展新产业…”
我站在众人之后,专注地听着王铁柱的演讲,心中忽然产生了信心。
我想到:我在军队学到的养猪技巧,不正是村庄亟需的新方案吗?
大会结束后,我立刻去找了王铁柱,把我的想法告诉了他。
王铁柱听后,眼睛点亮:“太好了!
志强,你的主意真不错!我们村一直在为致富的路子苦恼呢,你这无疑给我们指明了一条方向!”
然而,当我满怀激情地将这个想法告诉村民时,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抵触。
有人质疑道:“养猪?那不是又臭又脏的吗?
而且,我们祖辈一直都是种地,突然转行养猪,这靠谱吗?”
还有人说道:“志强,你在部队是养猪,那是为国家服务。
可我们农村养猪能赚到多少钱呢?”
面对乡亲们的质疑,我一时感到无言以对。
就在此时,巧玲站了出来,大声说道:“乡亲们,志强可是我们村子的骄傲!
他在部队里曾当过养猪标兵,还立过战功呢!如果他不行,那我们村还有谁能做到呢?”
巧玲的话立刻减弱了那些质疑的声音。
我望着她,心中涌起一阵温暖。我想:有像巧玲这样支持我的人,我还有什么好害怕的呢?
在王铁柱和巧玲的帮助下,我开始在村里推广科学养猪技术。
起初,我确实面临了许多挑战。
有些猪生病,有的则食欲不振,还有一些莫名其妙地死去。每当遇到这种情况,我都愁得辗转难眠。
有一晚,我熬夜守着一头即将产仔的母猪,没想到第二天早上醒来时却发现所有的小猪都已经死去。
我蹲在猪圈旁,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。
就在这时,巧玲出现了。她没多说什么,就开始帮我整理猪圈,然后握着我的手说道:“志强,不要气馁。
你不是经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吗?我们再来一次!”
在巧玲的激励下,我重新找回了干劲。我开始更加细致地关注每一头猪的状况,认真分析出现的问题。
渐渐地,我们村的养猪场开始看到了一些变化。
1988年秋季,我们村里首批肉猪终于出栏。
当我看到那些肥壮的猪被装载到卡车上,准备运往市场时,心中的自豪感无法言表。
更令我感到开心的是,这批猪的售价相当不错。
当王铁柱在村委会上宣布收益时,全村的人都欢腾起来。大家这才恍然大悟,原来养猪确实可以带来利润!
自那时起,越来越多的村民前来向我请教养猪的技术。
我将自己在部队学到的知识以及这一年多来的实践经历,全都无私地传授给他们。
不久之后,我们村便成为了方圆百里的“养猪专业村”。
1989年春节前,我与巧玲举行了一场简朴而温馨的婚礼。
那天,整个村子的人都前来祝贺。
我父亲握着我的手,泪光闪烁地说:“儿子啊,我早就知道你不平凡。
你没有让李家蒙羞,而是为我们全村争了荣光!”
张连长和几位老战友专程从部队赶来参加婚礼。看着村子的变化,张连长感慨地说道:“小李,你的决定很正确。你把部队的光荣传统带到地方,这才是我们军人应有的作为!”
现在我已经五十多岁了。回忆往昔,我常常感慨良多。
曾经那个被人讥笑的“养猪兵”,如今已成为村里公认的“致富能手”。
我们的村庄也从昔日的贫困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。
前几天,村里来了一位记者,他想为我们撰写一篇报道。
他询问我有些什么感受,我思考了一下,回应道:“我认为,无论人生中从事什么,只要脚踏实地、专心致志,总能取得一定的成就。我曾经在部队养猪,现在回到家乡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,本质上都是在为国家贡献力量。”
记者再次询问我对未来的计划。我微笑着回应:“我希望能把我们村的养猪经验传播到更多地区。
中国幅员辽阔,还有许多地方亟待发展。
尽管我已经退伍,但依然会像军人一样,前往祖国最需要我的地方!”
#百家快评#